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研究者根据有关南昌起义的大量文电和资料,对南昌起义有了较为客观的评述。但是,当时的中共中央在“左”倾盲动错误思想指导下,于1927年10月24日发出了关于南昌起义失败的通告,于1927年11月14日作出了政治纪律决议案,指责南昌起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,并且处分了南昌起义的领导同志。虽然“左”倾盲动错误后来得到了纠正,但是当年对南昌起义作出的种种片面的、不合实际的评价,并未得到一一澄清,至今在某些问题上还有或多或少的影响。
应该把南昌起义的胜利和南下广东的挫折与失利分开评述,笼统地说南昌起义失败了,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。
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的极为严峻的形势下,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。起义于8月1日凌晨举行,全歼守敌3000余人,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。从8月3日至5日,在共产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起义部队两万余人,有计划、有秩序地撤离南昌。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这一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,无疑是胜利的、成功的。那么,为什么在起义之后不久,中共中央就给南昌起义下了“失败”的结论呢?这是因为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后遭到严重的挫折和失利,未能实现原先制定的计划。当时无论是共产国际、中共中央还是前敌委员会,其指导思想还是像大革命时期北伐那样,以占领城市为中心目标,所以计划南昌起义后部队由江西进入广东,夺取广州,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,占领出海口,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,然后重新举行北伐。
起义后,部队从8月3日起,分批撤离南昌,按原定计划南下广东。当时我们党对部队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还不健全,四面敌情严重,又加天气炎热,士兵逃跑和病倒的很多,部队减员严重。9月中旬,起义军由闽入粤,占领了大埔县之三河坝。决定朱德的第9军和11军25师留守三河坝,起义军主力向潮州、汕头挺进。其中,驻三河坝的起义军余部,在朱德、陈毅等率领下,转入粤赣湘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,进行土地革命,1928年1月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配合下,发动湘南起义,同年3月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1.2万人转战到井冈山地区,与毛泽东等率领的赣湘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,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。
综上所述,如何评价南昌起义的成功与失败,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。我认为,应该把南昌起义的胜利和南下广东的挫折与失利分开评述,笼统地说南昌起义失败了,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。
南昌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发动的
八一南昌起义,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策划和领导的。但在当时的形势下,是以统一战线的形式,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发动的。8月1日起义胜利后,当天上午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,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的身份,召集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成员及各省党部左派代表联席会议。出席会议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、委员、候补委员,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有7人,江苏、顺直(河北)、福建、湖南、山西、甘肃、四川、新疆、东北、安徽、上海、绥远、浙江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北、江西、哈尔滨和海外党部